RSS

“注水肉”潜规则盛行24年难以根治

  政协委员揭批“注水肉”

  由于多数注水肉制造者缺乏卫生常识,生产设备简陋,产品极不卫生。洁净水源少,有的甚至采用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因此,人们往往只关注“注水肉”的卫生问题,再就是它以水充肉,相当于缺斤少两。

  全国政协委员冯平却指出,“注水肉”实质对人体健康存在相当危害,并非只是简单的欺诈。

  除水之外,不法分子手段繁多。加入阿托品,扩张血管、多蓄水;注入血水可使肉色变深;注入矾水可起收敛作用;注入卤水能使肉色鲜艳、令蛋白质凝固而保水;注入工业色素也会使肉品长时间呈现鲜红色,但其物质会容易产生致癌病变。更有甚者,为延长肉的存放,水中加入防腐剂,对人直接产生毒害。

  另外,畜禽大量灌水还会导致消化功能丧失,胃肠内食物残渣发生腐败,产生氨、酚、吲哚等有害物质,机体免疫功能急剧下降,肠内细菌迅速繁殖,随血循环扩散。水中含有的微生物进入血液循环,会在肌纤维中大量繁殖,产生细菌毒素。肉被注水后内环境及酶生化系统遭到破坏,会延缓肉的成熟,降低肉的品质。注水还造成细胞膨胀性破裂,蛋白质流失,破坏营养成分。

  更严重的是,一部分注水肉用的是病死畜禽,成为人畜共患传染病的疫源。

  “不仅图财,而且致病”

  除了冯平指出的添加物外,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理事、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院长葛长荣还指出,“注水肉”常有硫酸镁、明胶、洗衣粉等有害物质,比如“卡拉胶注射法”——把卡拉胶和水按比例调好,加热,待卡拉胶溶于水后将“胶水”注射到待宰的动物体内。这样的动物宰杀后,不但“水分”不易溢出,肉质看起来更鲜嫩,其有害物质更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影响。

  广州某职能部门资深人士则指出“有良心的厂加卡拉胶,没良心的厂加胶水”,胶水还加工业色素,还有的加硼砂,让颜色更红艳。

  西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院长、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副会长李洪军进一步认为,只要是活灌,动物的胸腹腔就会受到压迫,呼吸困难,造成其组织缺氧,肌体处于半窒息和自身中毒状态,动物胃肠道细菌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肌肉。这样的动物肉会对人体造成极大伤害。

  李洪军还揭露,一些注水者为了保持肉质鲜艳,还在水中掺杂硝酸盐类物质,产生亚硝胺,这是一种致癌物质。从生物学角度来看,注水会人为地把病源微生物带到肉里去,这主要是指腐败微生物和致病微生物等。人若食用这种肉,轻者出现肠胃问题,严重的会造成休克、死亡。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毒理学系教授李寅增补充指出,细菌繁殖后会造成细菌扩散,包括某些人畜共患病在内的特殊性的致病菌,本来一般不易感染人,如果流入到肉里,处理不当,便使人得病,例如蓝耳病。

  “本来我们吃肉是为了摄取营养,注水却使猪、牛肉肉质腐败,失去营养价值。这种做法不仅图财,而且可能致病害命。”李寅增说。

  “管住屠宰这把刀”

  众多业内人士指出,“注水肉”的长期泛滥和管理上的漏洞不无关系。

  虽然在定点屠宰厂驻有隶属于农业部门的动物卫生检疫人员,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无“注水肉”相关规定,检疫员不需检查注水肉。因此猪、牛在进屠宰厂前可能已注水,有的屠宰场甚至在检疫员眼皮底下注水。直到肉进入流通领域,工商部门才有权来监管。

  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副所长王序茂指出:“政府监管的部门越多,漏洞也就越多。对肉类,美国是由农业部完全掌管,日本则全部由厚生省管,而且是一管到底,追究到底。”

  如何改变这种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全国政协委员冯平在提交给今年两会的“改革监管机制,保障肉品安全”提案中认为,应“将动物检疫、屠宰管理和流通市场管理三大块的监管体系无缝连接并完善”,应建立一个全国性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国家局),实行垂直领导。

  王序茂还指出,现在各大中城市屠宰厂过多,屠宰量不足,恶性竞争必然导致厂家为屠宰客户争相“注水”。“屠宰企业仅为屠宰客户提供服务,不承担产品的质量责任。这就形成了肉类安全问题的极大隐患。”中国肉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邓富江说。他介绍北京和广东东莞的屠宰制都已不是“代宰制”,深圳也在改革。

  对此,冯平在提案中认为,应“全面取消代宰制、明晰屠宰场对其产品的责任”,“出台屠宰法”。为了限制屠宰厂过多,他还认为,应把屠宰行业的审批权限在国家和省级,并提高准入门槛。

[时间:2009-03-1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