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基因研究证实孤独“伤身”

   经常感觉孤独的人是否更容易生病或早逝?美国一项基因研究不仅证实这一说法,还找出了其中原因。

    美国研究人员13日说,借助“基因芯片”观察脱氧核糖核酸(DNA)后,他们得出结论:长期孤独者的基因活动模式独特,影响了他们的免疫系统功能,从而导致更易得病。

 

    这项研究由多人共同完成,研究报告发表于网络期刊《基因组生物学》。

    研究者之一、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分子生物学家史蒂夫·科尔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说:“这项研究表明,‘社交孤立’会影响我们体内一种最基本的生理过程——基因活动。”

    科尔说,人们多年前就已知道,一个人的“社会支持”,即身边的亲友等社会关系,与一系列身体状况之间存在联系。许多大型研究证实,自认为孤独或缺乏社会支持的人,更容易过早死亡或患上传染病、高血压、失眠、癌症等疾病。

    对这种因果关系的解释存在两种不同理论。一种是“社会供给理论”,强调社会关系能为一个人提供实际的、物质层面的支持,如人们生病时亲友会带他们就医、提醒他们吃药,这有助于他们恢复健康。

    另一种理论则认为,孤独感本身能够改变一个人的人体机能。科尔等人的研究正是以第二种理论为基础展开。

 

    科尔与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约翰·卡西奥珀为探寻孤独对健康的影响,对一群志愿者的社交生活和健康状况作了数年深入研究。

    科尔和卡西奥珀率领的研究团队根据常规标准判断每名志愿者孤独感强弱,从中挑选出14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人日常生活中有很强的孤独感,他们这4年来始终认为“没有与自己亲近的人”;另外8人则是志愿者中孤独感较弱者。

    研究者提取这14人的血样,研究其中免疫系统细胞,即专门抵御病毒和细菌的白细胞的基因活动。他们总共分析比较了2.2万组基因,其中孤独感最强者的209组基因显示出异常。

    “这200多组基因不是偶然出现在一起,它们如果与其他基因共同作用很可能致病,它们大部分似乎与(人体)对组织损伤的基本免疫反应有关,”科尔说。

    科尔说,除这209组异常基因外,其他基因均与抗体产生有关,而抗体是人体辨出需清除细菌和受损细胞的“标签”。

 

    科尔说,这项研究不能解决孤独感和身体状况之间类似“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但它为防止人体受孤独致命影响指出一条道路。

    研究结果表明,那些最感孤独的人长期患有不利于健康的炎症,这些炎症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关节炎、老年痴呆症和其他疾病。

    科尔说,研究的“目的在于介入(治疗)”,他们下一步将研究能否治疗这种炎症,“也许我们可以给这些孤独者服用阿司匹林”。因为阿司匹林既是一种消炎药,也是一种血液稀释剂,很多人定期服用阿司匹林以预防心脏病和中风。

[时间:2011-01-2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