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子宫腺肌病的发病原因 症状及治疗

子宫腺肌病的发病原因有:

子宫内膜与其他器官的黏膜一样,都是向空腔面生长,子宫肌层有抵抗内膜入侵的能力。人工流产刮宫术、宫腔内感染,破坏了子宫肌层的防御能力,使基底层子宫内膜得以侵入肌层而生长。

子宫腺肌病可分为弥漫型和局限型两种类型。弥散型子宫腺肌病,子宫呈均匀性增大,但一般不超过3个月妊娠大。病灶边界不清,无包膜。增厚的肌壁中可见小的腔隙,直径多在5mm以内。腔隙内常有暗红色的陈旧性积血;局限型子宫腺肌病,其子宫内膜在肌层内呈局灶性浸润生长,形成结节但无包膜。结节内也可见陈旧性出血的小腔隙。

在临床上,子宫腺肌病会有一定的症状表现出来的,子宫腺肌病的常见症状包括:

(1)痛经。痛经是子宫腺肌病的主要症状。痛经的特点是继发性痛经伴进行性加重。月经前或月经期时,由于内膜岛充血水肿及出血,位于致密肌层中的经血潴留小囊腔内压力剧增,刺激周围平滑肌产生痉挛性收缩,因而引起腹痛。痛经的程度与内膜浸润肌层的深度有关,在它的Ⅰ级患者中仅4.3%有痛经,而Ⅲ级患者中可高达83.3%。

(2)月经失调。月经失调主要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的原因是因子宫增大,子宫内膜面积也相应增大;同时子宫内膜的浸润与纤维肌束的增生,干扰了子宫肌层的正常收缩止血功能。据报道,肌层受浸润的范围愈广,经量增多的发生率愈高。部分合并子宫肌瘤或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也可表现为经量增多与经期延长。少数月经失调患者可表现为月经前后的阴道点滴出血,可能因肌层中的囊腔与宫腔相通,囊腔中潴留的经血漏出所致。也可能是有子宫内膜息肉之故。

(3)体征。子宫均匀增大,质地软硬,可有压痛,子宫增大一般为孕两月大小,很少超过孕三月者。少数子宫表面不规则,呈结节样突起,可能为局限型腺肌瘤或伴有子宫肌瘤所致。月经期,由于病灶充血、水肿及出血,子宫可增大,质地变软,有压痛或压痛较平时明显,这种随月经周期而出现的体征改变,对诊断本病有特殊意义(yiQIg.cN)。

由于子宫腺肌病会引发不孕不育的出现,因此,对于子宫腺肌病的治疗,也应尽快进行,子宫腺肌病常见的治疗方法如下:

对年轻有生育要求、近绝经期、不愿接受手术治疗或保守性手术治疗后症状复发者,均可考虑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达那唑、孕三烯酮、口服避孕药、孕激素、米非司酮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但这些药物均可造成闭经,有一定的副作用,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药物治疗无效或长期剧烈痛经时,应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包括根治手术和保守手术。根治手术即为子宫切除术,保守手术包括腺肌病病灶(腺肌瘤)切除术、子宫内膜及肌层切除术、腹腔镜下子宫肌层电凝术等。

症状较为严重、病灶广泛,且无生育要求者可行子宫次全切除或子宫全切除术。

[时间:2016-04-2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