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幼儿智力发育的标准 家长的认识误区

幼儿智力发育的标准:

13—14个月:能独走,弯腰拾东西;会把小东西装进小瓶,用笔在纸上乱涂。称呼两个大人,当成人问宝宝几岁时会竖起食指表示“1”。认识图片或图画书上的物品。对陌生人害羞或不安。会用勺盛饭放进嘴里,会将帽子放在头上。

15—17个月:能蹲着玩,扶栏杆上楼梯。叠2块方积木或棋子,会翻页,用蜡笔乱画。能叫出物品名称,学动物叫声,会指出3—4处身体部位,指出10张图片或图画书中的物品。会模仿大人拍娃娃、给娃娃喂饭等。能用拇指和食指拿食物吃,自己端杯喝水。

1岁半—2岁:会倒退着走,用脚尖走几步。有目标地扔皮球,手的动作更准确,能把瓶里的水倒入碗内,学着画垂直线和圆圈。能说2—3个字组成的句子。认识红色,认识照片中的亲人,认识几种交通工具,知道代词“我”。会自己用小勺吃饭,会表示大小便,会模仿大人擦桌子、扫地,会脱松紧带裤子,会穿袜子,会用手绢擦鼻涕。

2岁—2岁半:会跑、会踢球、会双脚离地跳,双脚交替上楼梯,从末级台阶往下跳。会用6块积木或棋子搭高楼,学画圆形。会背整首儿歌,能说出自己的姓名及妈妈的姓名。能说出几种水果名称,说出常用物品的用途,背数到5,能说出身体各部分的名称,分清5个手指和手心、手背,知道性别。开始与小朋友一起玩,喜欢藏起来让别人找。会自己洗手。

2岁半—3岁:能双脚交替下楼,单脚站10秒钟,会骑小三轮车。能系扣、折纸、穿珠子,学画十字。会说4—5个字的句子,会唱歌,会说“你”、“他”等非第一人称,听故事时会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回答反义词。会点数到3,分清上、下,知道大、小,认识圆形、方形等形状,认识3种颜色。随音乐节奏拍手、敲鼓。能自己上厕所,会穿鞋、穿短裤等简单衣服,能记住家里门牌号。

幼儿智力发育的认识误区:

1误:智力开发越早越好,学的东西越多越好

颖颖3岁了,颖颖妈觉得宝宝年龄越小悟性越高,多学点东西有好处,于是给她报了英语口语班和钢琴班,但是颖颖不领情,每次上课前都要大吵大闹一番。最后总是妈妈费尽心思哄她半天才去。为此妈妈很无奈:这还不是为了女儿的将来着想吗,怎么这么不理解呢

很多父母都有颖颖妈这样的想法,认为宝宝年纪小,学东西快,就该让他多学点。

当然,研究表明智力开发要趁早,如果3岁以前脑力活动的基本功能不能得到应有的发育,后期的教育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错过了就无法弥补。但这不能得出后期教育是无效的这个结论。

早期教育关键是适时适度,并非越早越好,也并非学得越多越好。什么时候学?学什么?关键要看宝宝的发展水平和兴趣。急于求成只能让属于宝宝的童年受到压抑,天性被扼杀。这种不顾宝宝自然成长的追赶式教育,得益是暂时的,受害是永远的。宝宝的成熟、成长有个过程,这个过程的快慢因人而异,因环境而异。你要尊重这个事实,耐心等待这个过程的到来。如果无视这个过程,则是拔苗助长,欲速则不达。

2误:知识越多成绩越好 宝宝就越聪明

朋朋非常聪明,在幼儿园,他是老师们公认的“智多星”。相对于同龄的小朋友,朋朋常常表现出不同一般的“老成”,不太像他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小小年纪好像什么都会,又好像什么都不喜欢。还有一点就是朋朋特别以自我为中心,对人冷淡,不容易与人相处。

很多妈妈认为,早期教育最重要的是智力开发,这样以后宝宝才能考高分,进名校。于是,只关注宝宝“可见的智力开发”,如识字、计算、语言表达等,而人际关系能力、接触自然的能力和内省的能力等往往受忽视。朋朋就是一个典型个案。调查发现,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家庭把教育与宝宝的学习相提并论,认为学习的成绩就是教育的效果。于是宝宝1岁就开始学识字,3岁开始学外语,3~6岁的宝宝百分之九十参加各种培训班(yiqiG.Cn)。

其实,教育是能力的培养,不是成绩的取得。教育包括的内容很多,健康的心理、愉快的情绪、合作的精神、思维的方式、动手的能力等等,这些都不是用成绩来衡量的。

3误:宝宝瞎玩多了没意义

3岁的贝贝特别喜欢玩水,还在水里放上各种玩具,让各种玩具打水仗。正当他玩得起劲的时候,妈妈来了,一看到浑身湿漉漉的贝贝,生气地一把拉过来训斥:“这有什么好玩的,又玩不出什么知识,你看人家谦谦画的画多漂亮,以后不许再这样玩了……”

很多妈妈都把宝宝玩水、玩泥巴、玩沙子、玩石子等看成是“瞎玩”。其实智力是在玩中发展起来的,宝宝只有在玩的过程中通过触摸事物、动手摆弄和操作来认识世界。如宝宝把塑料瓶当“小船”玩,把水袋当成“喷泉”玩,这些都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体现。对他来说,周围的一切环境都是学习的对象。因此,不要限制宝宝玩的权利,而要让宝宝在玩中感知事物、宣泄情感。

[时间:2016-05-0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