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探寻宝贝打人的心理动因

  人生来就具有一种内在的攻击倾向。比如,在很小的婴儿身上也会出现愤怒,婴儿由于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而大发脾气。宝贝不自主愤怒的典型表现包括又蹦又跳、哭闹和尖叫。宝贝越小。立即满足他们想要的东西的要求越强烈。随着长大。这种情绪激动的、任性的、不受支配的表现逐渐减少。而报复性的攻击逐渐常见,表现为摔东西、抢夺、抓掐、咬人、攻击、骂人、顶嘴和固执己见。

  通常情况下。随着年龄的增长,某些行为如哀嚎、哭泣和发脾气由于不再受到父母认可。这些行为便会自动减少了。如果加以正确引导,攻击倾向可以转化为成长过程中的力量。转化为忍耐、坚毅等积极的品质。

  攻击性是一种稳定、持续的心理特性。研究证明,3岁时爱打架的宝贝,5岁时仍然爱打架;6—10岁日寸攻击性的多少,将预示着10~14岁时打架、嘲笑、戏弄别人、与同伴争斗的倾向性,这种稳定性对男孩、女孩都适用。

  心理学家对600名受试者进行了长达22年的追踪研究发现,无论男性还是女性。8岁时的攻击性记录能有效地预测成年以后的攻击性行为。如犯罪、夫妻不和等。另一项研究发现。不论男孩还是女孩。如果10岁左右爱发脾气,长大后多与同事关系紧张。所以。宝贝攻击性的强弱将对他的一生产生影响。而两三岁宝贝的攻击性,有很多时候只是探索、好奇或是单纯模仿的结果,所以,要把正常的自信心和攻击与更令人担心的极端行为区别开来。

  小娟的宝贝打人,可能是在吸引妈咪的注意力

  从小娟宝贝的表现来看,她是在用攻击行为来争取妈咪的注意力。因为,妈咪跟她分离得太久了。隔代抚养最大的一个弊端是,3岁前的宝贝正处在亲子关系依恋的关键期。这个时候是建立爱和信任的安全感的重要时刻,而家中最重要角色的妈咪的缺位,会让宝贝缺少安全感,爷爷奶奶的爱是无法代替父母的爱的。潜意识担心妈咪突然离开的宝贝,可能会采取破坏性的行为来吸引妈咪的注意。

  小娟提到,宝贝要大人告诉她“宝宝好,打了也没关系”。说明宝贝很需要得到大人的认可。因为即使是“打了。宝贝也还是好的。”另外,爷爷奶奶很容易对宝贝过分溺爱,而不能给宝贝建立一个赏罚分明的家庭规则。宝贝因为自己的要求总是能够得到满足,当发现破坏性的行为也被宽容的时候。他就会越来越肆无忌惮。因为即使是打人、骂人,也基本上得不到惩罚,还会得到“宝贝好”的评价,这样宝贝的行为就越来越变本加厉了。

  小墨涵在用“打人”来探索世界

  而小墨涵的“打人”则代表着另外的一层意义。这是她探索世界和交流的方式。外向、好动的墨涵看到陌生的事物或小朋友,会产生一种好奇感,她会先仔细看,确定是什么,而后伸出手想“探索’一下。

  也可能之前。妈咪或是到家里来的朋友和亲戚看到墨涵可爱的样子,会摸摸她的小脸、打打她的小屁股。模仿能力强的墨涵就会把这种“打招呼”的方式搬到她和小朋友的交流中。在她的心里,拍打别的小朋友和拍玩具、桌椅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此外,表达愤怒、单纯模仿等也是攻击性行为出现的原因。

[时间:2010-09-0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