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童年友谊,全家人都该懂的9句话

  跟小朋友玩不起来?一不高兴就动手打人?不愿意和别人分享玩具……小朋友间的是是非非,你该怎么“断案”?

  1.“妈妈是第一个‘好朋友’。”  宝宝社交的第一步从出生就开始了。虽然小小的他躺在那里还不能说话,但是通过哭、目光接触、笑等表情,我们的小社交家完全能和周围人互动起来:他能模仿周围人的表情,而很快,亲友们就能从小家伙的肢体信号中“破译”他的需要了。

  妈妈、爸爸、保姆或祖辈的抚摸、亲吻、及时的回应,为孩子提供了安全感,让他感觉良好,充满自信。有了这种关爱的保障,小社交家才能安心地去“探索”外部世界,包括与各种各样的人“相遇”,并且建立良好的关系。

  可以说,合群的第一阶段是在孩子的家庭中完成的,尤其重要的是来自妈妈的爱。

  2.“尊重孩子间从小建立的友谊。”  无论对大人,还是对孩子来说,生活中有一个亲密的朋友都是很珍贵的。你知道吗?当一个孩子有朋友时,玩的时间会比没有朋友的孩子多出6倍,他更容易与人分享,同别人交流的时间更长。

  有些规则可以帮到你:  AA2岁以前,孩子们喜欢熟面孔,最好把熟悉的孩子放在一起。陌生的孩子会让他们担心。

  BB多组织2岁以后的孩子参加偏“动”的游戏,如荡秋千或骑车等,这种活动不仅有利于小伙伴的相遇,而且孩子在期间的积极互动要比在那些安静的动手游戏(如搭积木)中的互动高出2倍。

  CB3岁之前的孩子在和同伴交往时,喜欢有成年人在场。虽然父母不一定要参与孩子间的活动,但要待在孩子能看到的地方。

  3.“保护自己,是基本的态度。”  孩子间的小冲突,一般不必太认真,放手让他自己在历练中学会交往。但是要注意控制一些极端行为,让他不被过度伤害,也不去伤害他人。如果弱势的一方能够反抗并且懂得保护自己就好,但是如果孩子不会,就需要我们教给他保护自己的办法。

  及时闪躲、表达愤怒,甚至在不造成伤害的前提下“还手”也未尝不可。在冲突中保护自己,这也是一种社会适应的方式。

  4.“游戏是一种有用的准备。”  很多研究都证明,“角色扮演”游戏能帮助孩子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在这些游戏中,玩具可以给孩子另一个视角,让他站在别人的位置上考虑问题,进而体会他人的感受。

  2岁以后,可以和孩子玩一玩角色游戏。游戏之后,你们可以聊一聊:“刚才你演的是什么,后来又演了什么?这几个角色里,你觉得谁最努力?谁最有耐心?”

  5.“分享要靠后天学习。”  1岁半以后,随着“自我中心”思维向“社会化”思维的转化,孩子所要学的一项重要的技巧,就是分享。分享是其他友谊技巧的基础。

  分享并不是天生就会,只有到了3岁左右,才真正出现分享行为。在学会分享之前,孩子先要知道什么是“我”和“我的”。知道什么东西属于“我”,才能真正学会分享。

  分享意味着快乐。硬逼着孩子和别的孩子分享是不现实的,只有孩子清楚了什么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同时他也期待着让别人与他同乐时,分享行为才能真正主动出现。

  6.“我接受你的愤怒,但我不能允许你打人。”  两三岁的孩子间很容易发生冲突:抢玩具,推搡,抓头发,有时甚至会咬人。对这个阶段的“武力事件”,比较合适的态度是:接受情绪,引导行为。比如:“我理解你很愤怒,但我不能允许你打人。”

  如果一个孩子刚开始用打人的办法处理事情成功了,以后他会更容易用打人的办法来处理其他事情;如果大人的态度不坚决,不明确,孩子打人的行为可能就不能得到有效遏制。

  此外,让孩子看到一种除了打人以外的处理好事情的方法。比如协商、交换等方式,让孩子学会用语言进行“谈判”。

  7.“学会欣赏自己。”  2岁以下的孩子拒绝同别的伙伴玩?这很正常,这个阶段他很还没准备好与小伙伴正式开始交往,他还等着你递给他玩具呢,而不是主动参加别的小朋友的游戏!

  即使大一些的孩子,你也没有必要一定出马,“催促”他变成交际明星。一般情况下,孩子要到3岁左右,才能找到一个他喜欢的小伙伴或加入一个小团体。

  而且,每个孩子的个性及交往特点都不尽相同,有的孩子朋友不多,但照样很充实、快乐。对这样的孩子,学会欣赏自己、喜欢自己的个性更重要,而没有必要强迫他像别人一样“活跃”。

  关键要多观察,看他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是不是也感觉很快乐?能玩得很开心吗?如果是,你就不必担心,一旦他准备好就会和别人一起玩了。

  8.“合群的本质是尊重别人。”  一个没有规矩的孩子,在社会交往中也不太容易受欢迎。从小就应该给孩子明确界限,这其中就包括不能抢别的小朋友手里的玩具,学会尊重别人,礼貌待人。

  事实上,合群最本质的含义就是尊重别人。想想看,随便打断小朋友的谈话,在大家看书的时候高声喊叫,强迫小朋友遵从自己的游戏规则……都会给小伙伴带来不愉快的感受。

  要让孩子逐渐明白,小伙伴不是玩耍、摆弄和听话的玩具,他们也有自己的愿望和想法。但要记住,教会孩子这一点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也不要期待立竿见影,你需要持续地努力与耐心。

  9.“从兴趣入手,更容易找到玩伴。”  如果你的小家伙不想加入到其他的小朋友当中,并非表明你的孩子无法和别的小朋友发展友谊,也许只是他不喜欢他们的游戏方式。

  如果孩子对打打闹闹的游戏兴趣不高,那么可以准备一些安静的游戏,找到这方面有共同兴趣的孩子,也许会有些突破:融入不了大的群体,在一个小的圈子里,或者玩一对一的游戏应该相对容易一些。

  给他安排长时间接触一个小朋友的机会,让孩子积累和别人玩的经验。这样,即便他在一个大些的群体里仍然不太适应,但至少有了玩伴,跟别人玩的本领也会比原来多一些。

  Tips  发现、模仿、交流:社会交往的几大阶段  0~3个月:合群从妈妈开始  1个月大时,宝宝就可以区分出妈妈的声音,而且能够识别她的脸。当妈妈说话时,他开始偷偷模仿她的嘴形。在差不多6周的时候,妈妈成为他最亲近的好朋友。

  3~5个月:熟人圈逐渐扩大  虽然最喜欢的人还是妈妈,但宝宝并不只是要妈妈,他还要用哭叫来召唤爸爸、爷爷、奶奶等周围的人,也会随着周围人不同的反应方式来调节自己的行为。慢慢地,“熟人圈”逐渐扩大。

  6~9个月:认生危机  进入有名的“8个月婴儿的认生危机期”。婴儿的认生是非常有益的,这证明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和别人的区别,熟悉面孔和陌生面孔的区别。而这时候小宝宝之间还是互不理睬,偶尔会有极短暂的接触,如彼此看一看,笑一笑或抓一抓。

  12~16个月:你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这时候孩子喜欢和同龄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最受他们喜欢的游戏就是——相互模仿。这就是合群的开始。同时也开始了第一次冲突。

  15~18个月:社交开始  这时候孩子可能掌握了一些词汇,会说再见,这是社交的开始。但是这时候他还没有更喜欢哪个小伙伴的概念,每个伙伴的价值都是一样的。慢慢地,社会交往的游戏越来越多了。

  2岁:有些退步  这是一个说“不”的反抗期。他开始反抗大人,不愿意同别人分享自己的玩具。观察2~2岁半的孩子,他们并不是真正的“一起玩”,而是“平行游戏”,各玩各的。

  2岁半~3岁:友谊开始  这段时间孩子们才能围绕着一个游戏一块玩,这是建立友谊的年龄。孩子开始接纳社会的交往规则,比如会说“你好”和“谢谢”。

  3~6岁:慢慢学习合作  大部分孩子开始进入集体生活。他们在幼儿园里和同龄小伙伴交往,并慢慢地学会同别人合作。日益增长的语言技能在交往的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时间:2010-09-1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