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父亲,托起神童的肩膀

  他的音乐创作既继承和发展了海顿等前辈的成果,又对后来的贝多芬等人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给人类的音乐宝库中留下了珍贵的艺术财富。

  莫扎特1756年出生于奥地利萨尔斯堡的一个音乐世家。父亲雷奥博是个优秀的小提琴家、作曲家和指挥家,担任大主教宫廷乐师一职。小莫扎特在父亲的影响下,自孩提时代起就对乐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一听到音乐就用小手打拍,而且很有节奏感。虽然如此,父亲并没有因此而刻意去挖掘莫扎特的音乐天赋,他始终认为,小孩子应该以玩为主。

  每当姐姐玛丽娅在练琴时,平时贪玩爱闹的小莫扎特就变得不吵不闹,静静地聆听着,并且时常要求姐姐让给他弹。一天,全家用过晚餐,玛丽娅帮助妈妈在厨房里洗碗,父亲正在边喝茶边抽烟休息,猛然听到一阵优雅的琴声传来,他惊喜地站起来,说:“听,玛丽娅把这首曲子弹得简直妙极了!”话音刚落,只见玛丽娅从厨房里走了出来。父亲呆住了,这是怎么回事?他立即爬上楼轻轻地推开门,只见小莫扎特正坐在钢琴前聚精会神地弹奏着,一副如痴如醉的样子。

  通过这件事,父亲看出小莫扎特不但有巨大的音乐天赋,而且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喜爱,便开始有针对性地对他进行了音乐引导教育。从莫扎特4岁起,父亲就开始教他练习钢琴和小提琴。小莫扎特的接受能力极强,许多曲子只听一遍,就毫不费力地记住了。但父亲雷奥博还是怕莫扎特负担过重,不想过早教他作曲。可是到5岁时,莫扎特看着父亲写乐谱,便也开始学着作曲。有一次,父亲走进莫扎特的房间,见他正趴在桌上,在五线谱纸上专心地写东西。他随手拿起一看,不禁吃了一惊。原来儿子在写钢琴协奏曲,而且写得完全符合规范。

  此后,父亲开始让他进行难度较大的作曲练习。聪明又勤奋的莫扎特,在父亲的精心指导下进步迅速,不到6岁就成为家乡知名的钢琴手和小作曲家。为了让儿子开阔眼界,自1761年起,父亲就带着6岁的莫扎特到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演出,接着又到德国、法国、英国、荷兰和瑞士演出。为了进一步锻炼儿子的表现胆量,在小莫扎特7岁那年,父亲让他在法国巴黎一个音乐会上为一位著名的女歌唱家弹琴伴奏。结果女歌唱家每唱一曲,小莫扎特的伴奏都变化无穷、优美动听,令听众惊叹不已。这件事后来被欧洲人称为“18世纪的奇迹”,成为音乐史上的一段佳话。

  就这样,莫扎特在父亲的循循善诱下尽情挥洒着自己的才能,成为音乐史上不朽的人物。回顾莫扎特短暂而辉煌的一生,虽说其成就主要来自于自己非凡的音乐天赋,但父亲对他自小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对其音乐天赋的施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天才并不罕见,但面对天才孩子,父母的引导教育并非就一定能够成功。“伤仲永”的历史或许不会依样重演,但当前家长急功近利的诸多所谓的早期教育行为,又何尝不是一个个现代版本的“伤仲永”呢?所以,针对孩子的天赋特长,由兴趣出发,从而引导孩子选择走向正确的成才道路,做一个托起孩子走向成功的坚实肩膀,这才是父母进行家庭教育的应有之义。

[时间:2010-09-0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