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吃货的天堂——流口水的台湾创意小吃

吃货的天堂——流口水的台湾创意小吃

1、棺材板

名字可能有点吓人,不过因为棺材谐音“官”、“财”,所以也有讨个彩头的意思。其实就是炸吐司配上咸味的馅料,形状方方正正像棺材板而已。馅料有可能是鸡丁、黑胡椒牛肉,有充满汤汁的,也有干的。从这个美食的流行可以看出台湾的美食文化真是有点生冷不忌啊。

台中有改良过的“小僵尸棺材板”,似乎不那么吓人了。

吃货的天堂——流口水的台湾创意小吃

2、豆浆红茶

很特别的组合。我们现在一般喝到的是奶茶——牛奶+茶。在网上搜了一下,发现一个台湾人的博客说豆浆红茶是台湾60、70年代在高雄的一家店的老板发明的。估计做法跟奶茶差不多把,康熙里提到还要加一个东西就是决明子。图片就从那家博客上扒的,歹势啦。

PS:其实很多美食都是胡搞瞎搞出来的(记得小S的一档美食节目里面就有一个单元是专门“试验”一些食物的组合的),只不过我们经常没有瞎搞的勇气而已

3、花生卷冰淇淋

台湾宜兰名产。外面是春卷皮,将块状的花生糖刨成粉铺在皮上;再放上三色球冰淇淋和香菜,最后铺上一层花生糖粉就成了。冰淇淋和香菜,好奇怪的组合……

吃货的天堂——流口水的台湾创意小吃

4、大肠包小肠

这个可能很多人听说过。算是台湾很热门的小吃之一。创意来自美式热狗。其实就是将热狗的面包换成糯米肠,中间切开包上台式香肠。这让我想到了内地一些小吃常常冠上“中式汉堡”的名字,不过似乎创意思路是相反的,一个是山寨了别人的做法套上自己的包装,一个是山寨了别人的名字而内容换汤不换药。山寨时代的两条思路,不过似乎大肠包小肠更成功一些。

吃货的天堂——流口水的台湾创意小吃

5、蚵仔煎

台湾小吃销售排行榜第一名,因偶像剧《转角遇到爱》被两岸粉丝追捧。如今从台湾头走到台湾尾,每到一地都可寻到蚵仔煎的芳影。一颗颗圆润饱满的蚵仔撒在铁板上滋滋作响,浇上稀薄的太白粉浆后,再搭配几片青菜和一个土鸡蛋,最后画龙点睛将酸酸甜甜的特制酱淋在刚离开炉火的蚵仔煎上,扑哧四溢的香气中,顿时迎来一阵噼噼啪啪的美美响声。

6、鼎边锉

许多人到基隆,都想一尝鼎边锉的口味。日本NHK独家专访,特地来基隆摄影专辑其制作过程。鼎边锉是福州小吃,在福州人家里这算是家常小吃。里面有肉羹、虾仁羹、金针、香菇、木耳、鱿鱼、小鱼干、竹笋、高丽菜,内容丰富,是标准的汤好料多。然而这只是配料,主菜是白白嫩嫩的一片称之“鼎边锉”。“锉”是台语,为爬滚的意思。其制作是用米磨成米浆,沿着大锅鼎边滚下,米浆滑滚的动作叫锉,所成白白一片,就是鼎边锉。鼎边锉以邢家所做最为有名。

7、彰化肉

彰化肉圆的主要材料是特选番薯粉(清明节后产制),上等猪肉、香菇、蛋黄、冬虾、竹笋配葱、玉桂香料。一起过www.yiqig.cn经过配制炊蒸,即是圆形表皮润泽富弹性的半成品。放入不温不燥的油锅炸上数分钟,捞起浇洒特制的佐料——糯米、花生、芝麻、糖搅拌而成的甜酱,加上上等壶底酱油。吃起来感觉皮脆馅香,味道可口。

8、生炒花枝

仅凭“生炒花枝”这个美名,就当先品为快。“花枝”是由主料鱿鱼,配以各类竹笋、胡萝卜熬制而成的。之所以叫“花枝”,是因为鱿鱼上部有十个肉腕,形如花枝,于是形象地取名。一口咬下去,会感觉到鲜美汤汁溢出,而滑韧的花枝口感更是一绝。

吃货的天堂——流口水的台湾创意小吃

9、甜不辣

50多年历史的赛门甜不辣一直安稳地坐在台湾本地小吃甜不辣的第一位的交椅上,不光是因为它的年头长,更重要的是这种风味独特的小吃充满了变化与想像。赛门甜不辣的招牌来自70年代风靡台湾的国外电视剧《七海游侠》,其中的男主角名叫赛门·邓普拉,由于“邓普拉”与“甜不辣”的发音接近,才有了这么一个有趣的店号。赛门甜不辣的全手工制作工艺也是保证口感的重要因素,多少年来不曾改变,一碗甜辣酱混杂的美食就在这里多年如一日地任凭风霜改变。

10、阿宗面线

算不上创意,但看吃的人那么多,就猜得到多美味了

阿宗面线这家面线创立于1975年,卖的是大肠面线,虽然有一块儿小店面,却不提供座位,食客需端着碗,捧着烫嘴的面线或站或蹲,在骑楼下或马路中间吃,蔚为壮观。更怪异的是顾客经常大排长龙等待,再端着那碗面线到店家设在柱子旁边的调酱台,加一些符合自己口味的辣椒、蒜泥或乌醋。这小小的面线有人叫它面线糊,意谓面线如浆糊般黏稠,而且配料和面线都和在同一锅里。面线里加了鲜蚵,叫蚵仔面线;若以大肠为浇头,则称大肠面线。

[时间:2014-05-0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