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当前位置 :一起过>生活知识>

地震时淡定些更容易逃生

地震时淡定些更容易逃生,或许真的地震来了谁也无法从容,恐惧是人的本能。也不是教你什么都不做,只有等死。事实告诉我们,在512地震震中映秀的调查也表明,冲得最快的一批人死亡率很高,房屋在摇晃时掉下的各种杂物是主要杀手。

地震时要不要立刻从屋里跑出来?在我国发生的很多地震中,都曾发生由于盲目外逃造成伤亡的情况。主要有四种情况:

1)外逃过程中伤亡。如1970年1月5日云南通海7.7级地震,大部分死者都在屋门附近,表明震时正在外逃,来不及逃出被砸。1979年7月9日江苏溧阳6.0级地震,在震中的溧阳,有80%重伤员和90%的死亡者是刚逃出门口时被砸或被压所致的。2004年江西九江5.7级地震,12名遇难者中,没有一个人是直接被倒塌房屋压死,绝大多数是地震发生时跑出房屋,被掉落的女儿墙、屋瓦、砖块等砸死。其中,瑞昌市一位母亲在地震发生后抱着幼子从楼上跳下,结果被飞落的砖石砸死。

2)跳楼伤亡。如1979年7月9日江苏溧阳6.0级地震,距震中85千米的镇江市,发生跳楼情况,造成12人重伤;距震中75千米的马鞍山市,发生跳楼情况,7人重伤,1人当场死亡。1985年南黄海6.2级地震,南通、上海、南京、扬州、无锡、镇江等大中城市出现了500多人跳楼避险,由此受伤者达263人,其中重伤54人。

3)惊慌、紧张引起的伤亡。如1985年南黄海6.2级地震,有1名患有高血压的妇女因惊慌外逃摔倒死亡,4名心脑血管病人因过分紧张而猝死。

4)人口密集场所惊慌拥挤引起踩死踩伤。如1985年四川自贡4.8级地震,直接死亡仅1人,由于盲目避险引起的挤、摔死亡4人,伤200多人。1994年台湾海峡7.3级地震,我国大陆沿海地区有800人受伤,4人死亡,其中伤亡者大多是中小学生,他们并不是因为房屋倒塌而伤亡,几乎全是因为临震惊慌,老师没有行使职责或没有避险知识,致使学生乱跑乱挤,无序蜂拥,奔逃中互相挤压、践踏而造成悲剧。

2004年江西九江5.7级地震,与江西省相隔不远的湖北阳新、洪湖、薪春三地学生在撤离过程中,相继发生踩踏事件,共造成72人受伤,有7人重伤,其中距震中70千米的阳新县浮屠镇中学就有47名学生受伤。上述例子提醒我们,地震时,一定不能惊慌,盲目外逃,必须因地制宜,选择避险方法,或躲、或逃相机行事。特别是在公共场所时,要听从指挥,镇静避险,避免拥挤、踩踏伤亡。

地震时如何避险?目前,国内外主要有以下一些办法:

1)“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震时就近躲避在小开间房屋,承重墙墙根、墙角,桌子、床等家具下,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这是人们根据邢台、唐山等大地震经验总结并逐步完善的。(一起过www.yiqig.cn)这是基于当时“房屋主要是平房和低层楼房,地震初动到房屋垮塌大概时间十多秒,人们在外逃过程中伤亡严重”的情况总结的。

2)“不能盲目外逃”。二十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我国先后发生了江苏溧阳、南黄海、山东荷泽等中强地震,根据这些地震时出现的“房屋未倒,但外逃造成意外伤亡严重”的情况,发出“不能盲目外逃”的警告。

3)“躲避在桌子、床等家具旁边,不能躲避在桌子、床等家具下面”。当建筑物发生倒塌时,天花板会落到物品或家具上,砸坏这些物品和家具,躲避在下面,容易伤亡;但天花板会在这些物品或家具之间留一些空间或空隙,人们在这些空隙里就安全,不会伤亡。

这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一个叫道格卡普的美国人基于“房屋倒塌严重,物品或家具不抗砸”的情况首先提出的。

4)“一、二楼往外跑,三楼以上向顶层跑”。在汶川大地震时,震中附近的学校,基本采用的是“外跑”的方式,结果一、二楼的师生大部分获得成功,三楼个别跑出,四楼就没有跑出的;但顶层压埋人员容易得到营救;据此,人们总结出:“(对于楼层数只有四五层的)一、二楼往外跑,三楼以上向顶层跑”的方法。据分析,这次地震中,由于房屋是砖混或钢混结构,比唐山地震时的建筑抗倒塌,延长了垮塌时间,地震初动到房屋垮塌时间大概在一两分钟,增加了逃生时间,学生得以逃生。

5)“躲在桌、椅下,抓住桌、椅腿”。在国外,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宣传的是“躲在桌、椅下,抓住桌、椅腿”的方式。如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FEMA)编制的《地震安全手册》的方法是:“蹲下,寻找掩护,抓牢——利用写字台、桌子或者长凳下的空间,或者身子紧贴内部承重墙作为掩护,然后双手抓牢固定物体。如果附近没有写字台或桌子,用双臂护住头部、脸部蹲伏在房间的角落。”

这是基于这些国家“房屋整体不倒塌,危险主要来自悬挂物和摔倒”的情况制订的。

上述避险方法都是根据一定的地震经验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总结出来的。这个前提条件就是房屋的破坏情况,即房屋是否会倒塌,倒塌距震动开始的时间。我们在利用这些方法时,一定要根据所在地区的地震背景和房屋的抗震性能,分析房屋可能的破坏情况,采取合理的避险方法。

[时间:2013-04-2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