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防青光眼致盲 早期发现是关键

  由于青光眼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也缺乏相应知识,所以难以发现,漏诊率高。在发达国家有一半的青光眼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青光眼,我国等发展中国家则有超过90%的青光眼患者对自己的疾病一无所知,从而耽误了早期诊断和治疗,导致了不可逆转的视神经损伤。

  调查显示:我国慢性开角型青光眼患病率高于闭角型青光眼,这个结果与国外一致;青光眼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如开角型青光眼40岁组患病率为0。6%,60岁组为3。2%,70岁组则上升为6。7%;闭角型青光眼女性高于男性,开角型青光眼则男性高于女性。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城市人群由于近视因素,青光眼的发病年龄约推迟10年。

  徐教授说,青光眼的基本病理过程,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眼压升高,使眼压与视神经的血液及神经营养供应之间的关系失调,导致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并进行性进展。眼球由不断生成和排出的房水供应营养,房水循环的平衡,既保证了眼内相关组织的营养,也维持着眼内的正常压力。当房水的排出系统被关闭(闭角型青光眼)或其本身功能异常(开角型青光眼)时,房水生成多于排出,眼压也就升高了。由此可见,眼压升高是青光眼发病的重要因素。也有一部分青光眼患者虽然眼压在正常范围之内,但仍发生特征性的青光眼视神经损害,对这种属于开角型的低压性青光眼尤其要多加注意。还有一部分正常人眼压略高于正常值,被称之高眼压症,临床上属于可疑青光眼。

  青光眼的临床分类比较复杂,绝大多数无明确的全身或眼部继发性病因,被称为原发性青光眼,分为开角型和闭角型两大类,均有明显遗传倾向。当青光眼急性发作时,患者临床症状剧烈,一般会及时到医院就医。但由于慢性开角型青光眼及部分闭角型青光眼发病隐匿,进展缓慢,几乎没有自觉症状,所以容易延误治疗时机,有的病人直到一只眼失明才到医院就诊,已经为时过晚。

  徐教授强调,由于原发性青光眼的确切病因不清,不同类型的青光眼发病情况也不同,真正有效地防止青光眼的发生和发展目前还没有可能,因此,青光眼防治原则只能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控制病情、避免或者延缓视神经损伤,其中早期发现是关键。

  徐教授指出,原发性青光眼有遗传倾向,应该重视对有青光眼家族史的高危人群的眼病检查,提倡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包括非高危人群,有条件应定期到医院查眼压和眼底,如发现眼胀疼、视虹(视物有彩晕)、自觉视野变小、不明原因的视物疲劳等症状时,则应尽快到医院接受检查。

  徐教授说,目前对于青光眼还不能有效根治,它造成的视神经、视功能损伤是不可逆转的。如果已经确定为青光眼,应遵照医生提出的方案进行治疗,并需要终身定期随诊。青光眼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局部用药和全身用药、激光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虽然一般说青光眼是不能根治的,但只要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完全可以按照医生的要求,争取将视功能的损害减少到最小。也有少数早期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经过正确治疗可基本治愈。

[时间:2011-05-1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