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养生益寿大聚集

  牛蒡汁可治堵痰

  到了秋季,容易肺火上升,好多老人有痰堵在喉咙里咳不出来也咽不下去的反应。这种情况下,老年人可以试试用牛蒡汁缓解。具体做法是,把牛蒡(菜市场就可买到)洗净,连皮一起用擦丝器擦碎。再把擦碎的牛蒡用纱布包好挤压。然后接取直接挤压出来的牛蒡汁,不必煮沸,直接饮用。

  当发生痰堵在喉咙里出不来的症状时,可以喝1小酒杯牛蒡汁,如果觉得牛蒡汁难以下咽,还可以适当加入点蜂蜜饮用。

  清晨拉耳净三窍

  “拉耳”,可防止老人耳聋,令人耳聪延年。此法操作简单,每天清晨睡醒后,不忙起床,静卧5分钟,坐起后先叩齿(上下牙相互叩齿),两腮作漱口状,使唾液满口,然后咽下;同时鼻吸气后闭气一刻,右手从头上牵拉左耳14次,左手从头上牵拉右耳12次。

  “耳为宗脉之所聚”,十二经脉皆通于耳,所以人体某一脏腑和部位发生病变时,可通过经络反映到耳廓相应点上。经常按摩耳能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理脏腑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当然,耳聪延年不是仅依靠几个简单的动作,而重要的是机体的调理。清晨净三窍也是很好的机体调理方法。

  一净气窍:拉耳之后,伸3次懒腰,使关节充分舒展活动,同时大打哈欠3~5次,随即起床到僻静宽敞处,伸臂踮足连续进行10次深呼吸运动,尔后,哈哈大笑(总共4分钟左右)。

  二净神窍:立定,两眼平视,先向东远眺;然后,半闭目低头、转身再向南远眺;再进行半闭目低头,转过身向西远眺;最后,半闭目低头再转向北远眺(总共也用4分钟左右)。

  三净浊窍:尽可能做到每日清晨大便一次,养成习惯。大便时,最好回忆前些天最高兴、最愉快的事情,或想着今天和未来最美好的事情。这种精神和情绪的变化,有助于肠蠕动,能使大便通畅和尽快排除(一般用3~5分钟)。

  长期坚持净三窍的好处在于:活动关节,排除废物,增强肺活量,锻炼和保护视力,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加强身体各器官的协调作用,利于延年益寿。

  沉淀的水

  麦克失恋了,他的心情糟透了。为了排除心中的苦恼,他找到了镇上的牧师。

  牧师听完麦克的诉说,把他带到一个古旧的小屋,屋里唯一的桌上放着一杯水。牧师微笑着说:“你看这只杯子,它已经放在这儿很久了,几乎每天都有灰尘落在里面,但它依然澄清透明。你知道为什么吗?”

  麦克认真思索,忽然他跳起来说:“我懂了,所有的灰尘都沉淀在杯子底了。”

  是啊,生活中烦心的事儿有许多,就看你如何正确对待它。落榜、下岗、疾病等这些平常的不幸,更多的人是在经历痛楚之后,选择忘掉它,继续平静地生活。因为再残酷的战争、再大的灾难……终不能阻止生命前行的步履。

  面对不幸,我们不妨学学那只水杯,把痛苦沉淀在杯底。如果你无休止地震荡着那些痛苦的往事,就会使“整杯水”都不得安宁,浑浊一片,你也就失去了人生所有的快乐。而如果你愿意慢慢地、冷静地让它们沉淀下来,用宽广的胸怀去容纳它们,用理智、智慧的头脑去反省它们,那样,你的心灵就会清澈如溪,你的生命就会从“往事”的悲苦中解脱出来,你就会让自己更快乐而又充满价值地活着。

  多动嘴巴也能长寿

  如今,随着“生命在于运动”常识的普及,体育锻炼已成为每个人养生健身的必修课。诸如锻炼臂力的、锻炼胸肌的、锻炼柔韧性的,各有侧重,方法也五花八门,可就是很少有人专门锻炼嘴巴的。一位医生说,为什么时下很多老年人患痴呆症?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嘴巴懒惰。

  仔细想想,一个老人赋闲在家,本来就有失落感和自卑感,加之儿女们往往都离开父母另过,平时想找个人说话聊天都成了奢想,倘若老伴先走了一步,就连倾心曲、发牢骚的机会都没有了,于是嘴巴也就慢慢变得懒惰。根据生物学“用进废退”原理,久而久之,怕连一句完整的话也不会说了。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经过对6000位老人的调查,发现这种因心理失衡和抑郁因素而影响健康的老人占32%。因此专家们呼吁要通过特殊的说话锻炼即“话疗”来改变这种局面。

  因此,每个家庭中的小辈也要重视老人们的这种嘴巴锻炼并创造机会,经常回家听老人“唠叨”一番,以排解他们的忧郁和孤独。作为老人,更要经常主动找三五好友,海阔天空地“神侃”一通。这样,嘴巴一开,心情一愉快,一切病灾也就会自然远离。

  锻炼嘴巴也好,运用“话疗”防治疾病也好,目的都在于确保或恢复正常说话的功能,使失落、自卑和孤独的心情得到排解,从而达到健身防病目的,而不是一味纵容和支持老人们发牢骚。相反,在锻炼嘴巴的过程中,锻炼者也要注意:谈话内容应健康向上,谈话情绪要积极乐观,严防过多地发牢骚或是唠叨没完,更不要情绪过于激动,否则,就有违我们健身延寿的初衷了。

  总会轮到你

  银行内有许多窗口,每个窗口,都站满了人。

  人们总是凭感觉排到队伍最短的窗口去,那样可以节省时间。有时,你果真如愿,但很多时候,队伍排得短的,并不意味着很快就能轮到你。在你的前面,也许会有几个人记不住密码,他们会一遍遍地按,然后要求挂失;还有人要取许多钱,工作人员会忙上半天,或者,他们会和工作人员争吵起来,没完没了。此时,其他窗口的处理速度反而更快。

  于是,你会后悔自己站错了队,想换一个队伍,但已经不可能了。

  我们必须有豁达的胸怀,选择队伍时,必须考虑到别人可能很快超过你,他们得到自己所想要的,吹着口哨离开了,但你无法重来,你只能慢慢等着,你需要耐心。

  我们还需要有从头再来的勇气,假如你排错了队,你不要气馁,请看准哪个才是真正适合你的窗口,不要一错再错。慢慢排着,总会轮到你。

  “从容”寿自来

  从容,即做事不急不慢、不躁不乱,面对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不气不怒、不惊不惧,这种从容不迫的人长寿者居多。它反映了一个人的气度、修养、性格和行为方式,是一种符合健康生理、心理需要的,有规律的,和谐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方式。

  从古到今,长寿老人大都性格开朗、处世从容。庄子曾经一边卖着草鞋,一边侃侃而谈他对世界的看法;苏东坡仕途坎坷,即使在遭贬的路上,也不忘记把肉烧得有滋有味;寿享百岁而仙去的张学良将军,被幽禁半个多世纪后才获自由,但他心胸豁达,笑对逆境,始终保持乐观情绪和从容处世的生活方式,令世人叫绝。

  从医学上探根求源,从容之人能相对地保持心态平衡,较好地协调内在环境和外在环境污染的关系,使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秘系统常处于一种很有规律的缓释状态。因此,从容之人心脑血管和其它器官受刺激的次数相对显著减少,气血调和则百病难生,这是从容者多长寿的奥秘所在。从容的态度不仅有着深邃的人生哲理,而且确是安享天年的灵丹妙药。

  旁观自己

  借助现代技术,我无意中旁观了自己。

  那是一次旅游,家人做了全程录像。观看录像的时候,我惊愕地发现,自己的形象如此难看:走路左摇右拐,说话絮絮叨叨;对亲人的服侍我这不是,那不对;一路上事事不顺心,放眼绿水青山,牢骚不绝于口……我给自己做了一个字的评价:刁。同时感叹:发明录像机的人可真是了不起。

  其实,古今智者心中都有“录像机”。孔子引用曾子的话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说白了,就是善于旁观、审视自己,作自我批评。生活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如果不能随时审视自己,就看不到自己的不足,感觉不到自己的落伍。社会倡导尊老敬老,这一尊一敬,使人们不愿意多说老人的缺点,如果老年人不旁观自己,就会使缺点不断扩大,继续其冥顽不化,于己于人都没有好处。

  人无完人。每个人即使在他大有作为的时候,身上也会存在这样那样的毛病。而外人能感受到的只是他的辉煌。这时,就该注意自身的修养,冷静地旁观自己,时刻修正自己的形象。

  老了,不自我陶醉,不固步自封,经常旁观自己,发现自己的缺点,就能纠正缺点,摆脱无奈并日臻完美,永享快乐。

  “三转”巧养生

  人的身体好像一部机器,头、脑、腿等是身体的主要零件,机器经常转动,才能不生锈;人体的零件也需要经常转动,才能不发生疾病。古今中外的医学研究证明,经常采用转头、转腰、转腿的“三转”养生法,对调剂精神、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器官衰老有很大的作用,是一种适合老人的很好的健身法。

  转头站在地上,双眼微闭,挺胸收腹,头部先按顺时针方向转动10圈,再按逆时针方向转动10圈。此法除能锻炼颈部的肌肉、关节使其功能增强外,还能防治神经性头痛、失眠、颈椎骨质增生、颈肩综合征等。

  转腰站在地上,两腿分开,双手叉腰,腰向前弯,先按顺时针方向转动10圈,再按逆时针方向转动10圈。此法除能增强腰部肌肉、关节的功能外,对慢性腰肌劳损、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脱出、风湿性腰痛、坐骨神经痛等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转腿站在地上,两腿并拢,身体向下蹲,双手扶住双腿膝盖,先按顺时针方向转动膝关节10圈,再按逆时针方向转动膝关节10圈。此法除能增强腿部肌肉力量防止腿先衰老以外,还能防治膝关节炎、下肢静脉曲张等疾病。

  “三转”养生法简便易行,但做时要慢,循序渐进,长期坚持下去,对老人的健康长寿有很大帮助。各位朋友不妨一试。

  人有童心一世年轻

  英国研究人员对早衰者做过调查,发现其中约76%的人在生理衰老前出现过心理衰老,如暮气感、老朽感等,所谓“人有童心,一世年轻”,要想年轻,拥有一颗年轻的心至关重要。老年人若要保持这么一颗年轻的心,不妨找一个“忘年交”。

  “忘年交”就是不分职业、辈份、性别而交的一个年轻朋友,你可以和这样的朋友推心置腹,无话不谈。这种朋友有使老年人萌发童心的神奇功效。因为青年人有憧憬未来、奋发向上、朝气蓬勃、进取心强的特点。通过交往,对老年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产生愉快、轻松、充满希望的情绪。这种感觉十分有益于预防心理衰老。

  美国肯塔基大学一位营养学教授通过15年对衰老和老年痴呆症的研究,得出一个结论:一个人青少年时代的快乐也影响到他的将来。如果存在消极的情绪,如紧张、憎恨或生气,并持续下去,或者每天重复几次,对人体将产生累积的副作用,到了老年,极有可能导致心脏病或中风。

  身体的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营养,心理也同样需要童心的滋养,双管齐下,才能有效延缓衰老。

  记住低头

  作为一种骨气和气节,在许多时候,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但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中,人应该“低头”,这种“低头”就是看“小”自己,看低自己,这不是自鄙自卑,而是一种自知之明。

  被称为美国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前辈。年轻气盛的他,挺胸昂首迈着大步,进门撞在门框上,迎接他的前辈见此情景,笑笑说:“很疼吧?可这将是你今天来访的最大收获。一个人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无独有偶,记得有人问苏格拉底:“你是天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你说天与地之间的高度是多少?”苏格拉底毫不迟疑的说“三尺!”那人不以为然:“我们每个人都有五尺高,天与地之间只有三尺,那不要戳破窟窿。”苏格拉底笑着说:“所以,凡是高度超过三尺的人,要长立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头呀。”大师说的“记住低头”和“懂得低头”,就是要记住不论你的资历、能力如何,在浩瀚的社会里,你只是一个小分子,无疑是渺小的,要在人生舞台上唱低调,在生活中保持低姿态,把自己看轻些,把别人看重些。

  “记住低头”,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种智慧和境界。一个自高自大的人,往往看不到别人的优秀;一个沉湎于愤世嫉俗的人,自然领悟不到世界的精彩。只有把自己看轻些,才会为别人的成功而高兴,为常常否定自己而自得;才不会因一时得意而自得其志,也不会因一时失意而自坠其志。

  “记住低头”的人,往往不会自我感觉总是良好,他会清楚地认识到即使地球少了他一个人,也照样转。因此他感到,生活并不总是昂首挺胸的阳关道,总是可以让人趾高气扬的大门槛,总有不少要让人低头才能过去的低屋和小门。清醒如此,才不会张扬张狂,才不会自傲和专横。即使身居高位,也会俯下身来与人握手,自知“我自民间来,权为百姓用”。一般的常人即便给残疾的乞丐施舍硬币,也会低下头、俯下身,把钱轻轻放于他的铁盒。总之,人生如爬山,有的人在山脚刚刚起步,有的正向山腰跋涉,有的人已信步顶峰,此时不管你在什么位置,请你记住:都要把自己放在山的最低处,时时警醒自己。即使走向凌绝顶,也要低头望望走过的路。

[时间:2010-07-30]
相关文章